“數字絲綢之路”是數字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的結合,是數字技術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撐,它依托互聯網技術,以跨境電商為基礎推進數字基礎設施、智能支付和物流體系建設,進而推動合作機制建立,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新引擎。數字經濟合作有可能成為中國與中亞國家共建絲綢之路和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最具潛力的新領域。
在中亞國家中,哈薩克斯坦數字經濟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次之,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發展最慢。近年來為提升經濟現代化水平,順應世界經濟數字化發展潮流,中亞各國采取多項措施催生數字經濟全面可持續發展。
哈薩克斯坦于2017年12月通過了《“數字哈薩克斯坦”國家規劃》,2019年12月又出臺了關于該規劃的修改和補充決議。該規劃實施期限為2018—2022年,中期目標是通過使用數字技術加快哈薩克斯坦經濟發展速度,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長期目標是為哈薩克斯坦經濟走上創新發展道路創造條件,擬實施17項任務,包括工業和電力數字化、運輸和物流數字化、農業數字化、發展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發展金融技術和非現金支付、建設智慧城市、擴大通信網絡和通信技術基礎設施的覆蓋面、保障信息和通信技術安全、提高居民教育水平以及數字識字率、支持建立創新發展平臺等;最終目標是使哈薩克斯坦在全球通信技術發展中的排名(2016年排名第52位)到2022年上升至第30位,到2025年上升至第25位,到2050年上升至第15位。
烏茲別克斯坦2018年7月頒布“關于發展數字經濟措施”總統令。2019年11月,發布《數字烏茲別克斯坦2030國家戰略構想》草案討論稿與實施路線圖,擬在2020年10月1日之前制定《2030年國家數字戰略》,確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優先項目,以及2030年之前的數字發展目標。根據該草案,烏茲別克斯坦數字戰略的主要目標包括:確保數字經濟、電子政務、信息和通信技術以及創新技術的系統發展;提高居民的數字識字率,培養高素質的數字人才;推廣遠程工作方法;擴大電信基礎設施和數據處理中心,并實施創新項目;完善有關數字經濟的法律法規;提高數據的收集和加工效率;采用現代化的IT項目和公司融資形式;提高政府電子訂單的透明度和可及性;建立風險基金和技術園區,吸引外國投資,促進面向出口的產品研發;加強數字發展領域的國際合作。烏茲別克斯坦期望到2030年可提供高質量、安全、便宜和智能的高速互聯網和移動通信,建立穩定和有競爭力的通信和電信市場,減少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
土庫曼斯坦
土庫曼斯坦總統于2018年11月批準了《土庫曼斯坦2019—2025年數字經濟發展構想》,將分2019年、2020—2023年、2024—2025年三個階段實施,目的是在國家、企業和公民的參與下,為有效發展數字經濟創造有利的體制和法律條件,并改善數字生態環境。主要任務包括:在全國所有經濟部門采用包括數字技術在內的創新技術;完成向電子文件和電子身份識別系統的過渡;建立競爭性數字經濟;建立協調一致的電子工業;消除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土庫曼斯坦經濟領域數字化主要包括兩個方向:一是工作流程電子化;二是確保機關、企業和其他非國有機構向數字化過渡。主要目標是通過數字應用提高科學、技術和創新活動的效率,加強數字領域的國際合作,保障科學、教育和生產之間更加緊密的相互聯系,為經濟數字化轉型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
吉爾吉斯斯坦2018年12月通過《2019—2023年吉爾吉斯斯坦數字化轉型構想》決議,并于2019年2月出臺實施路線圖,期望加速本國數字化轉型和社會經濟發展。吉爾吉斯斯坦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包括發展數字技能、改善規范性法律框架、發展數字基礎設施和平臺、發展數字化國家、發展數字經濟和管理體系等方面。吉爾吉斯斯坦擬發展三個重要領域:一是商業生產的數字化轉型,將創新技術引入金融和銀行業,提供合格的專業人員并提高國內公司的效率和競爭力,在優先經濟部門發展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平臺;二是利用伙伴國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即利用歐亞經濟聯盟2025年數字議程,參與共建數字絲綢之路,并支持其他有關發展區域數字基礎設施的國際倡議;三是減少發展和開發數字技術的障礙。
塔吉克斯坦政府于2019年1月通過《關于塔吉克斯坦2018年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和2019年任務》決議,要求制定本國數字經濟發展構想并在社會經濟部門引入數字技術。2月,根據經濟發展和貿易部《關于編制塔吉克斯坦數字經濟構想成立管理和技術工作組》命令,成立管理和技術工作組。塔吉克斯坦總統于12月30日批準《塔吉克斯坦數字經濟構想》,擬分2020—2025年、2026—2030年和2031—2040年三個階段,且必須在數字中亞-南亞項目(DigitalCASA)框架下實施該構想。塔吉克斯坦擬從以下主要方向發展數字經濟:發展數字基礎設施;優先以可負擔得起的價格為國內所有人提供寬帶接入服務;向數字政府過渡;關鍵行業數字化;保障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發展人力資本;建立創新生態系統。
以上內容來源于:《中國與中亞國家共建數字絲綢之路:基礎、挑戰與路徑》,作者:王海燕